人家认可的我也跟着认可人家不认可的我也跟着不认可道路是人们走
人家认可的我也跟着认可,人家不认可的我也跟着不认可。道路是人们走出来的,事物的称谓是人们叫出来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它原本是这样的,所以人们就认为是这样的。为什么说不是这样的?它原本不是这样的,所以人们就认为不是这样的。事物原本就有这样的道理,事物原本就有可以的原因。没有什么事物不是,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可。所以就像草茎与房柱、丑女与西施,以及世上诸如诙诡谲怪的种种奇异现象,从大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浑然一体的。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1)。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2)。因是已(3)。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4),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5),是之谓两行(6)。
(1)为是:为此。不用:指不用固执常人的成见。寓诸庸:寄于事物的功用上。
(2)“庸也者”七句:这七句二十字疑为注文掺入,依严灵峰说当删去,现保留,不作译注。
(3)因:任由,随顺。
(4)狙(jū)公:养猴的老人。赋芧(xù):分发橡子。
(5)休:止。天钧:即天均,自然的均衡。
(6)两行:指对立之双方,如物我、内外等各得其所。
万物有分必有成,有成必有毁。所以从总体上说,万物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成和毁灭,始终是浑然一体的。只有通达之人才可能懂得万物浑然相通的道理,为此他们不用固执常人的成见,而寄托在万物各自的功用上。这就是随顺事物的自然罢了。随顺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这就叫做“道”。辩者们竭尽心力去追求一致,却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混同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有一个养猴的老人,他给猴子们分橡子,说:“早晨三升,晚上四升。”众猴听了很生气。老人改口说:“那么就早晨四升而晚上三升吧。”众猴听了都高兴起来。橡子的名称和实际数量都不曾增损,而猴子们的喜怒却因而不同,这里养猴老人不过是顺从猴子们的主观感受罢了。所以圣人混同于是是非非,而任凭自然均衡,这就是物我并行,各得其所。
- 如何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图]
- 监理工程师报考条件是什么?[图]
- 中职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要求[图]
- CAD设计师求职信怎么写?[图]
- 技术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哪些?[图]
- 「求职指南」面试哪些的公司千万不能去?[图]
- 面试表现很普通还有机会吗[图]
- 目标明确+努力行动=成功[图]
- 洋葱的效果和作用[图]
- 茉莉花茶的效果及注意事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