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抇(ɡǔ):搅浑,搅乱。性:生命。以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指损耗生命去追求外物。轻:喻物。重:喻身。无幸必亡:无可幸免,必定灭亡。水本来是清澈的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抇(ɡǔ):搅浑,搅乱。
性:生命。
以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指损耗生命去追求外物。
轻:喻物。重:喻身。
无幸必亡:无可幸免,必定灭亡。
水本来是清澈的,泥土使它浑浊,所以水无法保持清澈。人本来是可以长寿的,外物使他迷乱,所以人无法达到长寿。外物本来是供养生命的,不该损耗生命去追求它。可是如今世上糊涂的人多损耗生命去追求外物,这样做是不知轻重。不知轻重,就会把重的当做轻的,把轻的当做重的了。像这样,无论做什么,没有不失败的。持这种态度做君主,就会惑乱糊涂;做臣子,就会败乱纲纪;做儿子,就会狂放无礼。这三种情况,国家只要有其中一种,就无可幸免,必定灭亡。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规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喑,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
慊(qiè):满足,惬意。已:表示确定语气。
延伸阅读:
- 关于洗澡的时间选择 六个洗澡的误区不要犯[图]
-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图]
- 日月食中国古代对发生日月食原因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古[图]
- ?军级军士[图]
- 徽宗赵佶有两首《宫词》以七夕为主题写出了帝王家的生活与心境“[图]
- “蛤蟹”二句古人认为这些水生动物的肥瘦与月相盈亏变化有关《吕[图]
- 《八阵图》是行军打仗的一种阵法诸葛亮按照太乙方位确定为休、生[图]
- 勃通“悖”违背事理砥石不锋利但是可以使金属锋利;擏是不正的但[图]
- “大事不糊涂”常用来比喻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图]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从西部边界前来进犯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