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泰州KTV招聘网 > 泰州热点资讯 > 泰州名言/句子 >  诡情御反违背情理方向把握错了公孙失之卜式《汉书·卜式传》记载

诡情御反违背情理方向把握错了公孙失之卜式《汉书·卜式传》记载

2022-07-06 14:20:29 发布 浏览 414 次

诡情御反:违背情理方向把握错了。

公孙失之卜式:《汉书·卜式传》记载:当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卜式上书,愿贡献一半家财资助战争。汉武帝派人问卜式:“欲为官乎?”卜式答:“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又问:“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卜式答:“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又问:“苟,子何欲?”卜式说:“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将卜式的话报告武帝,武帝又告诉了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武帝便没有回报卜式,几年后又将其罢黜。卜式又回到家过种田放牧的生活。公孙即公孙弘,西汉人,汉武帝时以贤良对策,擢为第一,拜博士,待诏金马门。深得武帝赏识,历任左内史、御史大夫、丞相,封平津侯。

什么叫“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专门指责他人过错的人性情邪恶,不能公正。气和质都具有攻击性,怎么谈得上正?出于直率秉性去指责他人的过错,也用这种方法对待良善。直率的抨击,伤及良善。本质气质都放荡不羁的人好似流水,不能通晓道理。质和气都放荡,什么道能走通呢?仿佛放荡不羁的人好像通晓道理,但其行为傲慢不受节制。好像通达的放荡,表现得傲慢没有节制。所以说:直率的人也指责别人的过错,专好指责别人的人也指责别人的过错,二者同是指责,但他们指责的出发点却不同。直率人的抨击,痛恨和抨击邪恶;为抨击而抨击,抨击的是善良美好。通达的人也放荡不羁,放荡的人也放荡不羁,都是放荡不羁,但他们放荡不羁的原因是不同的。通达人的放荡,简单而有道;纯粹放荡的人,傲慢、邪僻、自我放纵。然而怎样辨别他们呢?刚直而能温和,是有道德的人。温和直率,所以称为德。率直而好指责别人,这种行为为偏。性格直率攻击性多,所以称作偏。好指责别人本性却不直率的,这种行为为依。纯粹的指责好像直率,所以称作依。用道义节制自己,这种行为为通晓事理。用道德自我约束,所以称作通。虽然通晓了事理但已时过境迁,这种行为为偏。通却不合时宜,所以称为偏。放荡而不节制,这种行为为依。放荡却自以为通达,所以称作依。偏和依,表现相同而实质相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似是而非。性质都与通达直率有关系,但或者为偏,或者为依。所以轻易承诺,好像刚直勇决而实质上缺少诚信。不衡量自己的能力,轻易以死相许,面临危难又畏惧胆怯,不能实现许诺。常常轻视别人,好像很有能力但却一事无成。不考虑自己才能大小,自称能办成事情。接受任务后却办不好,工作没有成效。进取急切,好像是很精明能干,但放弃的也很快。性情急躁的人,没有长期坚持的毅力。大声斥责别人,好像要明辨事理实际上使事物更加烦乱。谴责呵斥,反而增添了烦乱。假意施与,好像是在施惠于人实际上并无结果。当时好像很机敏,最终无所成就。表面顺从,好像很忠诚,但在下面却相反。当时顺从,过后仍自以为是。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现象。以紫乱朱,这是孔子所厌恶的现象。也有似非而是的现象。做事看起来不对,但其作用实际上是应当肯定的。掌握朝政的权臣,表面看好像奸诈,而实际上是有功之臣。伊尹流放太甲,帮助他最后成功。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上去愚钝而内心清楚。表面上始终不违背,心里实际上分得清楚是非。广施仁爱的人,表面看起来虚浮而实际上厚重。广施仁爱没有私欲,看起来虚实际上实。直言相劝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是指责实际上是忠诚。譬如尊桀纣为帝,至忠至诚。审查类似的事而明辨是非,透过表面人情明了内在实质,详究细查类似的事分清是非,揭开人情的掩盖使之明了。就好像审理案件,其实情是很难辨别的。所以圣人广泛走访问询,与大众共同分辨。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谁能够取得其实质性的东西呢?如果取得实情,兜有什么可担心的?苗人有什么必要迁徙呢?这就是圣王早起晚睡,搜罗各地人才,广泛咨询百官的原因。所以说仅仅听信一个人的言论相信事物的表面现象,可能会失去真实的东西。因为言语木讷,相貌不扬,子羽被孔子所忽视。违背情理方向把握错了,可能会失去贤能的人。公孙弘怀疑卜式的做法不合人情,从而否定了他有益国家的行为。对贤能与否的考察,最根本的在于看与之近似的情况。虽然贤才难以发现,考察与之相似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说“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虽然不能够完全得到实情,但通过考察类似的情况,则可以知道大概的实情。

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塞?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爱生于父子,敬立于君臣。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起父子之亲,故为至德。以敬为要道。终君臣之义,故为道之要。《易》以感为德,气通生物,人得之以利养。以谦为道。尊卑殊别,道之次序。《老子》以无为德,施化无方,德之则也。以虚为道。寂寞无为,道之伦也。《礼》以敬为本,礼由阴作,肃然清净。《乐》以爱为主。乐由阳来,欢然亲爱。然则人情之质,有爱敬之诚,方在哺乳,爱敬生矣。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体道修德,故物顺理通。然爱不可少于敬。少于敬,则廉节者归之,廉人好敬,是以归之。而众人不与。众人乐爱,爱少,是以不与。爱多于敬,则虽廉节者不悦,而爱接者死之。廉人寡,常人众。众人乐爱致其死,则事成业济。是故爱之为道,不可少矣。何则?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动必肃容过之不及,逆旅之人,不及温和而归也。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煦妪笃密感物甚深,是以翳桑之人倒戈报德。是故观其爱敬之诚,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笃于慈爱,则温和而上下之情通。务在礼敬,则严肃而外内之情塞。然必爱敬相须,不可一时而无。然行其二义者,常当务令爱多敬少,然后肃穆之风可得希矣。

极:屋脊之栋梁。《汉书·天文志》:“后流星下燕万载宫极,东去。”颜师古注引李奇曰:“极,屋梁也,三辅间名为极。”引申为至高之义。

莫过爱敬:没有比父子之爱、君臣之敬更高的。爱敬,指父子之爱和君臣之敬。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多以为孔门后学所撰,宣传孝道,从汉代起就被推崇,《汉书·艺文志》列为七经之一,东汉郑玄称《春秋》为大经,《孝经》为大本。今文本十八章,唐玄宗注,宋邢昺疏,收入《十三经注疏》。

要道:重要的理论。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包括卦、爻、卦辞、爻辞等符号和文字。《传》又称《十翼》,是儒家学者对《经》的各种解释。《易经》以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万物,推测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今通行本有《周易注疏》,为三国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