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赵佶有两首《宫词》以七夕为主题,写出了帝王家的生活与心境:“七夕新秋玉露清,月钩遥挂碧云平。珍庭祈巧贪娱宴,唯恨残更促晓声。”“洞箫声歇酒初阑,星斗凝辉宇宙宽。唯有真仙为侣伴,夜深同倚玉阑干。”这是大宋版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塑造的七夕经典形象,宋徽宗写下这首《宫词》诗时应该会想起,孟元老写下这则《七夕》回忆录时,一定会想起。盛世大唐的天子和贵妃祈祷神仙的生活,宋代皇帝甚至相信自己已经过上了神仙的生活。历史惊人的相似,冥冥中似有轮回。华胥梦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夕,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多进行乞巧活动,又称“七巧节”“乞巧节”。
潘楼街东其、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工,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用,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本。又以黄蜡铸为凫雁令、鸳鸯北、到、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有,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⑨。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⑩。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即,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何,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菉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
其潘楼街东:据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祐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自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有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北宋司马光《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对潘楼七夕市场盛况有详细描写:“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伪物逾百种,烂漫侵数坊。谁家油壁车,金碧照面光。土偶长尺余,买之珠一囊。安知杼轴劳,何物为蚕桑。纷华不足悦,浮侈真可伤。”
工磨喝乐:亦作“磨合罗”“摩诃罗”“摩侯罗”“摩孩罗”等,也称为“化生”或“化生儿”。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喉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因此成为七夕乞巧节送姻亲家的应时礼物。唐人薛能《吴姬》诗“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台弄化生”即指此;南宋杨万里则有《谢余处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儿》诗,其一中说:“踉跄儿孙忽满庭,折荷骑竹臂春莺。巧楼后夜邀牛女,留钥今朝送化生。”南宋许棐在《泥孩儿》诗中对磨喝乐的功用进行了描述:“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用栏座:有围栏的底座。
本追陪:追随,伴随。